2013-09-17

建模正確性與混凝土數量

在過去,工程師在設計完成後要進行數量計算時總是非常頭痛,想要算到非常精準需要耗費很多時間,並且不同的數量都各自有不同的計算規則,利用人為方式計算時難以保證沒有遺漏或是錯誤。因此為了方便計算以及方便審查,在過去會使用一些簡化的方式來計算數量,簡化的方式當然算出來的數量也只是粗略的估計值,而BIM的好處即是當模型被正確建立完成後,數量的資料即可馬上取得。

本次筆者將藉由一個例子來比較建模正確性造成的數量差異,模型如下圖所示,整個模型由混凝土柱、樑、版三種元素所組成,結構格線的配置為X向5x8m=40m,Y向為5x6m=30m。每一個節點上都配置斷面為80x80cm,高3m的混凝土柱。樑的斷面尺寸皆由50x30cm的斷面所構成,建立方法為從柱心至柱心,因此會有部分的體積與柱重疊。版的厚度皆為15cm,為了快速建立模型,建立的方法為直接建立一個40mx30m的矩形樓板覆蓋整個格線範圍,其與樑以及柱皆有部分重疊。
原始模型資料

2013-07-01

Solibri Model Checker-BIM模型的檢核工具


隨著BIM的熱潮,越來越多工程在投標階段就明訂必須使用BIM技術,但目前多數業主所遇到的難題是即使取得了設計單位或包商的BIM模型也不知道該如何檢核或驗收模型。大家都知道BIM的特色為「所見及所得」-即只要建立在模型中的物件那麼資訊與數量就會正確,因此檢驗模型的正確性就成了關鍵。過去檢驗BIM模型的方法不外乎兩種,一是用人工的方式瀏覽模型,找出模型有瑕疵的地方,此方法非常耗費時間,且人工的方式還是會有很多瑕疵會被遺漏沒被檢查出來。二是大家比較熟悉的「碰撞檢查」,通過碰撞檢查能夠確保模型的量體是正確的,數量不會重複計算到;但假若今天我們要檢查的是使用者有沒有把設備商資料填入正確的物件屬性中,或是物件的命名是否有根據業主所給定的原則、又或者是樓層的淨高度是否有滿足法規的需求?除了人工的方式之外是否有程式化的方法能夠幫我們做這樣的檢核呢?

2013-06-03

並不只是BIM What else? So what?

標題為筆者5/21參加的演講主題,講者為來自Arup的Argoon,Argoon受邀來台大分享她在Arup關於BIM的工作經驗以及案例分享,最後提出三項學生應具備的基本BIM能力來勉勵台大學弟妹們,Argoon分享許多在Arup展示出來的BIM技術以及觀念對筆者來說十分受用,因此特地記下來向大家分享。

  1. 對公司自己作業上有幫助,為何不使用BIM:目前各國大致上都碰上相同的問題,使用BIM會增加設計階段的工作量與時間,可以減少施工時的錯誤以及重工的損失,但目前除了新加坡政府明文規定在設計階段使用BIM作業可以增加5%的設計費用外,其餘國家均無此規定,因此對於設計單位而言使用BIM無疑是增加成本;但Arup自己發展出許多自動化程式幫助他們減少作業時間,因此對他們而言,BIM是個更好的工具,而非增加更多工作量的工具。

2013-05-19

成功導入BIM應有之基本條件


BIM的熱潮近幾年來不斷地在世界各地發燒,而BIM這個名詞也漸漸的在國內開始流傳,不同於國外政府的積極作為,國內的政府機關對於BIM的了解還不夠深入而且了解的人也不多,到目前還沒有辦法針對BIM流程制定一些具體的規範以及品質驗證的方法,因此國內的企業單位在沒有一套標準的制度可以遵循,只能各自發展,能量無法聚集,發展的速度也會相對受限,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不過企業界因為競爭的壓力無法等到政府有所動作才開始發展,因此近幾年來許多企業界也積極嘗試將BIM導入既有工作流程中,小公司介面少案例單純,因此導入的速度一般都大公司還要來的順利;因此今天就要來談談大公司要成功導入BIM到底應先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

2013-05-13

Archicad使用經驗分享



在台灣,擁有BIM設計能力的建築設計者90%都是使用Revit Architecture,大家對於Revit都已經十分熟悉,但其實在建築領域裡的BIM軟體還有另外一套功能與Revit不相上下的軟體,也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Archicad」。筆者有幸接觸到Archicad是因為一個朋友是Archicad的專家,在出國深造前他決定將他一身絕學留在台灣,因此筆者才有機會學習到Archicad。
在接觸Archicad前,筆者一直猜想Archicad是不是不太好用,因此使用者這麼少,但接觸之後才發現Archicad是一套不輸給Revit的BIM軟體,只是台灣知道的人比較少而已。
如同前面幾篇文章一樣,下面針對筆者自己的使用經驗列出Archicad的優點與特色:

2013-05-10

Tekla Structures使用經驗分享


Tekla原為芬蘭的軟體公司,其前身即為知名的XSteel,是專門應用於鋼結構設計以及鋼筋混凝土設計之BIM軟體,在2011年被Trimble給買下來。Tekla在細節設計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現,其詳細程度能夠連螺栓數量都能夠計算出來。Tekla是筆者第二款接觸的BIM軟體,在學習Tekla之前有先接觸過Revit Structure,相較之下Tekla的功能比Revit Structure完整許多,是目前台灣鋼結構設計的主流軟體。
以下就筆者自己使用Tekla Structures的經驗羅列出Tekla Structures的優點與特色:

2013-05-08

Revit使用經驗分享


Revit為Autodesk公司於2002年買下的BIM解決方案,也是近年Autodesk主打的建築解決方案的軟體。Revit根據不同的專業族群又分為三個模組,建築專業使用的Architecture、結構專業使用的Structure、管線專業使用的MEP,這三個系列俗稱Revit三兄弟,為台灣最多人使用的BIM軟體。

根據筆者自己的使用經驗羅列出Revit的優點與特色:

2013-05-03

BIM探險首航

i2 Space Original Layout
時間回溯至2007年,當時筆者正在讀大四,那時在協助老師做一個既有建物拆除後再改建的案子,但因為還有其他不同領域的教授會一起參與這個案子,因此老師需要一個3D模型把空間規劃的想法與概念在會議上提出來與其他教授做討論使用。不巧的是參與那個計畫的學生沒有人熟悉3D建模,在時間的壓力下我趕緊在網路上調查了幾款常用的3D建模軟體後,馬上決定以最常聽到的3DS MAX開始著手學習,當下直接借了一本工具書就趕快回家自學,除了書之外,當時大陸的網站上已經有許多相關的「視頻教學」,透過這些教學資源我從零開始學習到把模型給建立出來只花了三天的時間;不過畢竟是三天之內出來的產物,所以最後老師也沒有採用我建出來的模型XD不過卻意外地讓我對於3D建模產生興趣,當時在網站上可以找到許多幾可亂真的彩現效果圖,我心想:如果未來我的設計也可以用相同的方式來展示,那在討論溝通上就比以前用2D圖面的效果能夠更真實、更震撼、更直覺的呈現,大家也更容易把自己的意見回饋給設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