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公司自己作業上有幫助,為何不使用BIM:目前各國大致上都碰上相同的問題,使用BIM會增加設計階段的工作量與時間,可以減少施工時的錯誤以及重工的損失,但目前除了新加坡政府明文規定在設計階段使用BIM作業可以增加5%的設計費用外,其餘國家均無此規定,因此對於設計單位而言使用BIM無疑是增加成本;但Arup自己發展出許多自動化程式幫助他們減少作業時間,因此對他們而言,BIM是個更好的工具,而非增加更多工作量的工具。
- DesignLink的概念:DesignLink為Arup內部自己開發了一個平台,透過DesignLink可以讓不同格式的模型相互轉換,例如Rhino與Revit,透過這個平台,使用者只要自己撰寫對應的讀寫即可新增新的檔案格式,這個概念解決了不同軟體在轉換之間的問題,目前除了OpenBIM系列的軟體可以透過IFC來轉換,其他軟體則非常難以解決這個問題。
- 更好的視覺化:透過BIM讓設計理念有更多的呈現方式與可能,例如風場的模擬、能源使用、人力資源的調配,業主能夠更容易了解狀況也能夠展現出自己的專業。
- 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的變化:BIM的出現,讓電腦從輔助(Aided)設計變成強化(Empower),甚至變成必須使用BIM才有辦法(Enable)實現設計的角色。
- 基本BIM能力之瀏覽模型:在BIM時代,工程師若無法使用BIM建模,但至少必須會使用軟體在模型中漫遊並且可以找出缺失或是需要的資訊。
- 基本BIM能力之基本建模技術:過去,工程師透過手繪將自己的設計與想法記錄於紙上,再交由繪圖員將其繪製於CAD或透過BIM建模,但若想要表達的是非常複雜的形體時,透過平面繪製以及文字說明不僅費時也難以傳達概念,因此工程師最好要能夠自己建模才能夠完整的詮釋自己的設計。
- 基本BIM能力之基本BIM知識與流程:工程師必須了解各種BIM軟體的能耐與極限,能夠判斷不同的專案類型怎麼選擇適用的軟體,如此一來面對不同的專案需求才可以快速做出判斷選擇正確的軟體利用最小的成本達成最大的效益。
2013-06-03
並不只是BIM What else? So what?
標題為筆者5/21參加的演講主題,講者為來自Arup的Argoon,Argoon受邀來台大分享她在Arup關於BIM的工作經驗以及案例分享,最後提出三項學生應具備的基本BIM能力來勉勵台大學弟妹們,Argoon分享許多在Arup展示出來的BIM技術以及觀念對筆者來說十分受用,因此特地記下來向大家分享。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